迷迭香,拉丁学名(Rosmarinus officinalis)唇形科灌木。性喜温暖气候,原产欧洲地区和非洲北部地中海沿岸。远在曹魏时期就曾引种中国。现在园林中偶有应用。从迷迭香的花和叶子中能提取具有优良抗氧化性的抗氧化剂和迷迭香精油。迷迭香抗氧化剂。广泛用于医药、油炸食品、富油食品及各类油脂的保鲜保质;而迷迭香香精则用于香料、空气清新剂、驱蚁剂以及杀菌、杀虫等日用化工业。
1、形态特征
灌木,高达2米。茎及老枝圆柱形,皮层暗灰色,不规则的纵裂,块状剥落,幼枝四棱形,密被白色星状细绒毛。
花近无梗,对生,少数聚集在短枝的顶端组成总状花序;苞片小,具柄。花萼卵状钟形,长约4毫米,外面密被白色星状绒毛及腺体,内面无毛,11脉,二唇形,上唇近圆形,全缘或具很短的3齿,下唇2齿,齿卵圆状三角形。花冠蓝紫色,长不及1厘米,外被疏短柔毛,内面无毛,冠筒稍外伸,冠檐二唇形,上唇直伸,2浅裂,裂片卵圆形,下唇宽大,3裂,中裂片最大,内凹,下倾,边缘为齿状,基部缢缩成柄,侧裂片长圆形。雄蕊2枚发育,着生于花冠下唇的下方,花丝中部有1向下的小齿,药室平行,仅1室能育。花柱细长,远超过雄蕊,先端不相等2浅裂,裂片钻形,后裂片短。花盘平顶,具相等的裂片。子房裂片与花盘裂片互生。花期11月。
2、生长习性
迷迭香性喜温暖气候,但在中国台湾平地高温期生长缓慢,冬季没有寒流的气温较适合它的生长,水分供应方面由于迷迭香叶片本身就属于革质,较能耐旱,因此栽种的土壤以富含砂质使能排水良好较有利于生长发育,值得注意的是迷迭香生长缓慢,因此再生能力不强。
3、植物分布
原产欧洲及北非地中海沿岸,在欧洲南部主要作为经济作物栽培。中国曾在曹魏时期引种,现主要在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与山东地区栽种。
4、栽培技术
繁殖方法
种子繁殖
一般于早春温室内进行育苗。土法育苗、穴盘育苗均可。土法育苗需先整理好苗床。苗床可平畦或小高畦,床土应整碎耙平,施足发酵底肥,浇足底水。撒播或条播均可。但种子尽量稀播,或与细干土拌匀,播于苗床上,浇小水,使种子与土壤充分接触。种子具好光性,将种子直接播在介质上,不需覆盖,在畦面上搭小拱棚,既保证地温,又使土壤表层不易板结。种子靠苗床底水发育,但要一直保持土壤表层湿润。待芽顶出土,再浇水,以小水勤灌为原则。种子发芽适温为15-20摄氏度。约2-3周发芽。当苗长到10厘米左右,大约70天,即可定植。
穴盘育苗的,将草炭、蛭石按3:1的比例混匀,即可播种。上覆一薄层蛭石,浇一次透水。上搭小拱棚,其后管理同土法育苗。不同的是,待迷迭香出苗后,要时常移动穴盘,以免根沿着穴盘下方的孔,扎入地下,定植时伤根。迷迭香芽率很低,一般只有10%-20%,在第一年,迷迭香的生长极为缓慢,即使到了秋季,植株大小比刚定植时的植株大不了很多,形成大批产量要在2-3年以后,速度很慢。所以,生产上一般采用无性繁殖方式。但由种子开始栽培的,气味较芬芳,故采用何种繁殖方式,要视需要而定。
扦插繁殖
多在冬季至早春进行,选取新鲜健康尚未完全木质化的茎作为插穗,从顶端算起约10-15厘米处剪下,去除枝条下方约1/3的叶子,直接插在介质中,介质保持湿润,约3-4周即会生根,7周后可定植到露地,扦插最低夜温为13摄氏度。
压条繁殖
利用迷迭香茎上能产生不定根的特性,把植株接近地面的枝条压弯覆土,留顶部于空气中,待长出新根,从母体剪下,形成新的个体,定植到露地。
田间管理
移栽
迷迭香的大田移栽苗是迁插枝生根成活的母苗。移栽株行距为40×40厘米,每亩种植数量为4000~4300株。平整好的土地按株行距先打塘,施少量底肥,然后在底肥上覆盖薄土,就可以移栽了。移栽后要浇足定根水,浇水时不可使苗倾倒,如有倒伏要及时扶正固稳。栽植迷迭香最好选择阴天、雨天和早、晚阳光不强的时候。栽种季节在云南省中部、南部一年四季均可,春秋季最佳。栽后5天(视土壤干湿情况)浇第二次水。待苗成活后,可减少浇水。发现死苗要及时补栽,栽植时要以塘距之间塘中为点成直线,以利通风。
施肥
迷迭香较耐脊薄,幼苗期根据土壤条件不同在中耕除草后施少量复合肥,施肥后要将肥料用土壤覆盖,每次收割后追施一次速效肥,以氮、磷肥为主,一般每亩施尿素15千克,普通过磷酸钙25千克。
修剪
迷迭香种植成活后3个月就可修枝,过分的强剪常常导致植株无法再发芽,比较安全的作法是每次修剪时不要超过枝条长度的一半。迷迭香植株,虽然每个叶腋都有小芽出现,将来随着枝条的伸长,这些腋芽也会发育成枝条,长大以后整个植株因枝条横生,不但显得杂乱,同时通风不良也容易遭受病虫为害,因此,定期整枝修剪十分重要。直立的品种容易长得很高,为方便管理及增加收获量,在种植后开始生长时要剪去顶端,侧芽萌发后再剪2~3次,这样植株才会低矮整齐。